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多文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吕氏春秋》背后的暗战

《吕氏春秋》背后的暗战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1-16 12:12:01 推荐访问: 吕氏 春秋 春秋战国

上梁不正

一位后来的丞相,在人生失意时不得已投身相府,成为其门客——两代秦相,李斯和吕不韦的交往,是在地位如此悬殊的背景中展开的。

虽说英雄不问出身,但李斯来到陌生的秦国,只混了个门客,并不是他的本意。心比天高的李斯,自视已学成了“帝王之术”,到秦国来,他是要搞政治的,要成就人生的理想。其最佳选择,是投靠秦国国君,而不是投靠相爷吕不韦。

但是不巧,李斯入秦的这一年,公元前247年,秦国国君突然死了。

说突然,是因为国君年纪还轻,死的这年才34岁。

国君死了,还会有新的国君,只是新君太小,还是弱冠少年,十三四岁,估计还没有完全发育。小秦王叫嬴政——是的,他就是你所知道的秦始皇。

嬴政名为秦王,实际上并没有登基亲政。国家由他的母亲即太后赵姬和他的“仲父”吕不韦共同掌管。大约太后是名义上的领袖,国政事务还是由相国吕不韦操作。

李斯虽不留恋眼下的门客身份,但他不能不在意自己毕竟身在吕不韦身边这一事实。因为他要在秦国有一番作为,必须进入吕不韦的视野,尤其是目前这个特殊的时期——秦王尚在幼冲之年,虽有君王之名,却无亲政之实,而吕不韦既是新君的仲父,又是秦国的百官之长,更是先王托孤的辅政大臣,如今正权倾朝野。

因此,说李斯做相府的门客,还不如说他是坐等时机;他此时处于蛰伏的状态,伺机走向通往朝堂的仕途之路。

李斯入秦的这一年,是公元前247年。频频对外作战的秦国,在和信陵君魏无忌统率的合纵同盟军作战中不顺手,出征的蒙骜将军败走河外,秦军退至函谷关。一时间,秦军似乎突然放慢征战的节奏,在近两年的时间里,除了秦军平定占领区——原赵国晋阳的反叛之外,再无主动出击的记录。这种军事战略的调整,当然和李斯无关,只能是吕不韦另有其他事务。

以小秦王仲父之名,掌握国政的吕不韦在忙什么?《史记》上有记载,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说的是刚刚守寡的赵姬和吕不韦重温鸳梦,又好上了;另一件事是“招致士,厚遇之”,以优厚的待遇招纳人才。

关于吕不韦养士的动机,史书上说得很明白。主要是当时名人权贵都有这一好,像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四公子都在搞养士竞争;吕不韦不服气,认为秦国很强很牛,不能在这方面反输给人家。自家虽有家僮万人,但毕竟是粗人,兴许觉得拿不出手,兴许觉得没有文化的国家是愚蠢的国家,总之,财大气粗的吕不韦开始招募士人。要招,就不能小气,同样也要招到“食客三千”。

很可能,李斯是吕不韦大规模招贤纳士行动首批中的一员。

与战国四公子相比,吕不韦养士似乎档次很低,不登大雅之堂,史书懒得提及。这大约和吕氏的商人出身有关。重农抑商的政策是商鞅提出来的,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得到广泛共识。因为商人作为群体一直是被打压、蔑视的对象,商人政治家吕不韦自然捞不到什么好口碑。上梁不正下梁歪,主人不正手下坏,所以,《史记》中的《吕不韦列传》基本上是一幅群丑图。

吕不韦一是坏在出身不好,二是坏在从政路数不正。按理说,出身无法选择,但“革命道路”完全可以选择。但吕不韦不走正道,专攻歪门。他的官位,说客气一点,是靠“投资”赚取的,基本上属于“买官”性质;不客气地说,是靠政治投机和色情贿赂搞来的,完全属于违法乱纪的性质。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现在讲传播有一条时髦的经验,认为“坏消息比好消息传得更快”,用在吕不韦的身上都合身。所以他的从政经历流传很广,基本上无需在此饶舌重提。只是因为叙述的需要,不妨要进行一下简单的回顾和梳理。

案例:吕不韦以非法手段从政的经历

案例性质:政治丑闻+金钱贿赂+色情贿赂

案发地点:邯郸+咸阳

涉案人物:子楚(本名异人,秦国太子安国君之子,被秦派往赵国做人质)

华阳夫人(安国君正夫人,无子)

赵姬(吕不韦小妾)

涉案金额:五百斤金(送子楚)+五百斤金(买通华阳夫人)+六百斤金(买通邯郸守门官吏)

案件事实:在邯郸做生意的吕不韦,结识子楚后,认为“奇货可居”。为立子楚为太子继承人,买通华阳夫人,游说她认子楚为儿子。而当子楚看上了赵姬时,吕不韦忍痛割爱,竟把有身孕的小妾送给了他。后买通守门官吏,让子楚逃回秦国。之后,子楚如愿做上太子并顺利接替王位,立即兑现了此前“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的承诺,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以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上述案件调查,还不是这个故事的最大看点,此事真正流传的原因是赵姬果然生了一个孩子,一个男孩,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悬念——

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谁?

情缘或孽债

关于秦始皇“亲子鉴定”的课题,以及连带的赵姬和吕不韦的暧昧关系,在市井生活中属于一个令人兴奋的话题。究其根源,是司马迁一句话几成定案:“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姬,当然是指赵姬;政,是指秦始皇,因为他是在正月生在赵国,加上“正”与“政”古字相通,故名赵政,后来改为嬴政。这些都没有问题,关键在于“自匿有身”和“大期”。自匿有身,好懂也好理解,就是有身孕,不告诉他——子楚。别问为什么,谁会张扬此等事情?大期的意思,解释不同,至少有两种不同意见,一说是指12个月,另有解释认为是指怀孕的正常周期,也就是10个月。

我们知道,足月儿是指胎龄满37周到不满42周出生的新生儿。不满37周新生儿是早产儿也称未成熟儿;超过42周出生的新生儿是晚产儿,也叫过期产儿和过成熟儿,近年医学研究表明,晚产儿在成长中易出现协调能力不佳和大脑发育受阻碍的症状。

如果司马迁的说法可靠,由此推测的种种结果排列如下——

按12个月之说,如若嬴政是晚产儿,那么他的生父就是吕不韦;

按12个月之说,如若嬴政是足月儿或者早产儿,那么他的生父则是子楚——另一个附带的结论是,赵姬“自匿”的身孕流产了;

按10个月说法,如若嬴政是足月儿,那么他的生父就是吕不韦;

按10个月说法,如若嬴政是早产儿,那么他的生父则是子楚——另一个附带的结论仍然是,赵姬“自匿”的身孕流产了。

比较四种结果,吕不韦和子楚都有可能是嬴政的生父,只不过子楚要成为嬴政的生父,必须满足一个先决条件,即赵姬曾经流产的事实——当然,今天还找不到这一份重要的“病历证明”。

如果我们执著“生父”之谜的讨论,甚至还会有更惊人的推断,比如——既然赵姬如史书所述,属于很黄很淫荡的女人,那么谁敢保证,她“自匿”的身孕,难道就一定是吕不韦留下的“种”而不是别人留下的?!

所以就史料而言,推测和追问可以就此打住。

史料并不等同于史实。相比《史记》,成书更早的《战国策》,对宫闱秘闻和个人隐私可谓津津乐道,却没有吕不韦顺水推舟进行色情贿赂的这段记载。是《战国策》故意回避这一事实,还是此事本身子虚乌有?

继而能否再斗胆地问:司马迁之说会不会不可靠?这个问题在有些人看来过于陡峭,因为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不能也没有理由轻易地否定前人之说。

或者不以这种直截了当的方式提问。我们仍然可以从事理和逻辑的层面探讨问题,这样也能产生一系列的疑问——

赵姬“自匿有身”的惊人秘密,除她本人外,吕不韦是否也知道?这等杀头的事,难道是这对男女无意中泄露的?子楚对此是否知情,或者说赵姬是怎样瞒天过海的?如果子楚知道真相,还会把国家交给吕门的“私生子”,并让吕不韦作为仲父辅国吗?如果,在嬴政接替王位前,朝野已有风言风语,秦嬴宗族难道还会让一个可能的“野种”登上王位?如若是妄议或者谣言,始作俑者的目的是什么?是别有用心的政治图谋,还是捕风捉影的智力游戏?是出于对秦国或当事人的仇视,还是为了满足口头快感的恶作剧?再者,它是什么时候开始传播的,是嬴政22岁正式执政之前还是之后?

多文范文网 https://www.zzhangzheng.com

Copyright © 2009-2022 . 多文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09028588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