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多文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晚清四川军事改革述论

晚清四川军事改革述论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1-11 11:12:02 推荐访问: 川军 改革 改革个人心得体会

关键词 晚清 四川 军事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晚清四川军事改革研究”(编号:QYYJC17010)、西华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资助专项“近代四川军事变革研究”(编号:17D018)成果。

作者简介:刘扬,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

中图分类号:E29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118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拉开了近代中国屈辱的闸门,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面对强大的侵略者,清王朝打出“自强”旗号,要求各地购置洋枪洋炮、编练新式军队、创办军事工业。作为西南大省的四川被卷入改革洪流,迈出军事近代化的第一步。

一、从八旗绿营到防军练军

近代伊始,驻防四川的主要军事力量是八旗绿营。四川绿营始建于顺治初年,八旗始建于康熙末年。八旗兵将约3000人,绿营兵将近40000人。八旗绿营的将领由清廷任命调派,主要出自行伍、武科举等,其兵丁主要来自世袭军户。

從清朝开国到鸦片战前,在近200年的时间中,八旗绿营的装备、训练等几乎没有改变,训以弓马骑射,配以刀矛,辅以少量抬枪抬炮。军队暮气沉沉,一旦遭遇战斗,便不可避免地需要依靠其他军事力量。

1860年前后,蓝大顺、石达开等起义军陆续率部进入四川。八旗绿营无力抵挡,总督骆秉章模仿湘军的编制,就地募集兵将,命其就地驻扎,命名为“防军”。同治光绪年间,四川防军共30余营,约15000人左右。

1865年后,清廷将练军办法推广到四川,模仿湘军军制,从绿营中抽调士兵组成练军,意图增强绿营力量。四川练军人数最多时约5000人。

1869年,成都将军崇实仿照湘军,精选八旗中年富力强者500人编成1营,号称“精锐营”。

19世纪70年代后,四川军事改革缓慢推进,改革措施集中在裁减老弱、选拔青壮上。这些治标不治本的努力,不过是剜肉补疮零敲碎打,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军事的疲敝。

武器装备远远逊色于同时期国内精锐部队。1870年,德国克虏伯公司来华推销克虏伯后膛钢炮;1873年,淮军增设新式炮营19营,装备114门克虏伯火炮,并雇用德国炮队军官教练炮队。四川军队虽然引进洋枪,但数量并不多,而且“仍系前膛铅丸之式,无今之快枪也。”充斥其中的仍旧是延续千百年的弓矢、鸟枪、刀矛,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西洋旧货对四川军事改革的作用微乎其微。

训练操法依旧是骑射、九进十连环阵法之流。骑射是游牧民族的传统,九进十连环是流行于康熙年间的鸟枪战术。这些冷兵器时代的战法,早已落后于时代,不敌于强敌。然而却被四川军队因循沿袭,“所演阵图,则年年皆循旧式,毫无改进。阵图以外,又分试发枪、射箭及刀叉等技。”时移事易,四川军队居然还在使用乾嘉时期杨遇春制定的操法。尽管阅兵时万人空巷、异常热闹,不过儿戏而已。

兵将素质、待遇依然低下。无论练军还是防军,其兵将的主要来源是团练、绿营。选拔标准不过年轻力壮、英勇无畏。他们进入练军防军前没有接受过新式教育,进入练军防军后也没有补习现代军事知识。低微的薪饷迫使底层士兵不得不兼职它业,甚至出现了“平日之兼谋恒业,及临时之荷戈应伍”的现象。

国难当头,列强魔爪步步深入,中国军队的落后在战场上表露无遗,几乎逢战必败。身处内陆的四川虽然没有直接遭遇战火,但军政大员对此绝非一无所知,却甘心保残守缺,年年玩弄自欺欺人的把戏,在原地踏步中越来越落后。

19世纪90年代末,清廷下令江南自强军教习南方各省军队,四川军队终于第一次全面接触到现代军事科学,这对“向习中国阵法,从未讲练洋操”的四川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将弁兵勇素质普遍低下,领会接受需要更多时间和努力。后膛毛瑟枪、快枪子弹、兵法、测绘、军事地图等现代军事技术无疑有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但这些武器的使用、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基础。然而四川将弁兵丁“大都不甚识字,以云兵法,则懵然不知;以云舆图,则茫然不晓。”要让一群连本国文字都不懂的文盲、半文盲熟练掌握现代军事文明,困难可想而知。

分散屯驻,难以抽调,训练不易。尽管外国陆军操法已经普及,但军队亦军亦警的性质,加之四川隘口林立,军队不得不分散驻扎。边区分散的军队虽然能在其驻地随时训练,但却难以聚拢集中训练。腹地各营虽能合操训练,但因粮饷太低不能养家,导致缺额严重。不提高粮饷,训练很难获得起色。

19世纪末四川的军事改革持续近40年,但收效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四川未能拟订稳定、渐进的改革方案:历次改革基本由当任军政长官自行制定,督抚的眼光、勤勉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推进,频繁的人事变动使军事改革的计划、标准随时处在变动中。根据《清史稿》的记录,从1860年至1899年,先后有15人就任、代理四川总督,任职时间最长的8年,最短的不足半年。虽然投入了相当的人力、财力,但却没有得到连贯、系统的使用,大量资源被浪费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中,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编练新军

四川编练新军,始于1902年山西巡抚岑春煊改任四川总督。岑春煊就任仅9个月,练成4营新军。但这4营新军在岑春煊调往两广时被悉数带走。

1903年春,锡良调任四川总督。锡良视察四川军事,发现弊病丛生。不仅营务废弛,而且财政拮据。鉴于四川重要的地理位置,锡良认为“非练成劲旅一二镇不足以供征调而备不虞”,一面筹集费用,一面向清廷申请宽限,并保证绝不因陋就简。

针对武备空虚的现状,锡良委任程文葆、陈宦等负责常备军招募训练。1904年5月,四川练成常备军左、右、前、中、后5营。根据常备军章程,新式陆军应配有工程、辎重部队。锡良将多招募的士兵,充作工程兵,分门学习沟垒、电雷、桥梁、测绘,为扩编成立工程营作准备。到1905年,四川已练成多种兵种混编的常备军10营。1903年,锡良将全省防军、练军缩编为四川续备军前、后、左、中、右、副6军,分别派驻成都、重庆等地。1906年,锡良将常备军改为第三十三混成协,将续备军改为巡防队,负责维持地方治安。

为了提高将士素质,锡良对常备军兵将来源进行了改革。常备军士兵来自民间招募,3年服役期满后退回原籍,成为续备军,3年后退为后备军,4年后退为平民。常备军将领主要来自选拔,标准是“朴勇廉明,晓畅戎机”。为解决人才匮乏的弊端,锡良还建立了多所军事学堂。1903年,锡良模仿日本士官学校,重建了武备学堂,扩建了军医学堂。1904年,以训练绿营武官、裁撤绿营作准备的官弁学堂建成。1906年,旨在培养新军的上、中、下士的陆军弁目队成立。

与此同时,锡良大力改善军队装备。除了向德、日等国继续采购洋枪洋炮外,锡良还加强四川军事工业的建设。1903年,锡良奏请四川机器局增设新式枪厂。之后,又陆续扩建弹厂、药厂。1907年,四川机器局自造的新式速射山炮试射获得成功。尽管锡良设想的炼钢鼓铸未能实现,但四川机器局产量激增,既能修理军械,又能仿制枪炮,节省了军费经费开支,改善了四川新式军队的装备。

正是锡良责无旁贷的认真精神,四川军事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常备军和续备军规章制度统一,军队之间独立又不失联络合作;改善将士待遇,使从军成为有吸引力的选择;征兵、退役等规定,不同于游牧民族全民皆兵服役到老的模式,有别于世兵世将与平民不相往来的旧制,拓宽了兵士来源;军队练习洋操,“手足灵捷,步伐整齐,纪律严而有法,枪炮熟而有准”;四川机器局比肩汉阳兵工厂,其产品开创四川新纪元。

1907年,清廷出台编练36镇新军的计划。按规定,四川应在3年内自行编足2镇,度支部、陆军部协助建成1镇。四川总督赵尔丰认为,2镇新军筹建需耗费白银200万两,日常开销每年最低也要200多万两,因此以开支过大、无力承受为由奏请清廷减缓,但遭到陆军部拒绝,只得勉为其难竭力拼凑。到1908年,四川新军仅勉强练成1协,总督陈夔龙援引两广云贵练兵缓期五年的例子,请求清廷宽限两年,再次被拒绝。

1909年,总督赵尔巽上奏编练新军的诸多困难,提出先编齐1镇,终于获得陆军部同意。1911年,四川终于勉强凑齐1镇,按成军顺序编为陆军第17镇,朱庆澜担任统制。第17镇编成之后,四川计划继续编练其余2镇,因辛亥革命爆发,未能实现。

19世纪末,四川通过引进洋操、洋枪洋炮开启了军事改革的第一步。无论军队在武器、训练上多么洋化,却从未涉及军队体制、军人培养、军工产业等方面。20世纪初的军事改革成为四川军事近代化的开端。

就兵种营制而言,19世纪末的四川军队多效仿湘军,兵种、营制单一,最大单位是营,营以上没有编制,“平时仅可饰观,临阵最易溃乱”。新军以西方军制为蓝本,以“镇”为基本单位,将步队、炮队、马队、工程队、辎重队组成诸兵种合成的新式陆军,最大限度发挥各兵种协同作战能力,“成为能单独作战、甚至对占数量优势的敌人也具有相当抵抗力的一支真正的小型军队了。”

就官兵素质而言,19世纪末的四川军队中大量充斥文盲半文盲。新军军官主要畢业于新式军事学堂,接受过专业训练,军事素质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新军部分士兵虽然来自旧军队,但此时四川已经建立了一套模仿西方的募兵制度,只有经过严格的年龄、身体、品行等环节考察的人才能参军,“民籍中精壮识字之人,或各地中小校肄业者”成为新军士兵的主流。

就技能训练而言,19世纪末的四川军队采用了一定数量的新式武器,开展洋操训练,以体操、射击、挖掘壕沟等基础内容为主,但官兵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式操法和军事知识普遍理解不深,效果并不理想。新军军官、士兵分别被授以不同内容。军官侧重战法演习,士兵根据所属营队的功能分别学习步、炮、马、工程、辎重相关科目。如工程队需要学习筑城术、交通术、野外演习、基本土本工程术、筑营术、爆破术、捆包积载术等课程。新军根据职务性质分别开展训练,开启人才定向培育模式。

此外,四川新军中还建立了医疗卫生、休假制度及后勤体系,这些都是旧军队望尘莫及的。晚清四川军事改革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反复探索,初步完成从养兵到建军的转变,尽管其成效无法与北洋军相提并论,但毕竟是一个内陆省份克服人才短缺、思想僵化、财政匮乏等困难取得的,不仅改善了军人的社会印象,也推动了军事工业进步,奠定了后续发展的基础,不能不说是个飞跃。

参考文献:

[1]周询.蜀海丛谈[M].成都:巴蜀书社,1986:35-36,41.

[2][清]朱寿朋编.张静庐,等校.光绪朝东华录 (四)[M].北京:中华书局,1958:4386,4236,4234.

[3]锡良遗稿(奏稿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9:497,360.

[4]袁世凯.新建陆军兵略录存.北洋军阀 (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21.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39.

多文范文网 https://www.zzhangzheng.com

Copyright © 2009-2022 . 多文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09028588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