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多文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温室环境温湿度控制系统应用设计

温室环境温湿度控制系统应用设计

来源:教案设计 时间:2022-10-10 20:48:02 推荐访问: 控制系统 温室 温室效应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的设施园艺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设施园艺被看作是21世纪最具活力的新产业。该控制系统由中央控制装置、终端控制设备、传感器等组成。通过键盘先编制出温室花卉最适环境条件的管理程序表,存储于电子计算机的记忆装置中,计算机根据程序表确认、修正温室内的参数,并给终端控制系统指令。传感器向中央控制装置输送检测信息,根据中央控制装置的指令输出控制信号,实现温室环境调节。

[关键词]温室 传感器 自动控制 单片机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120115-02

随着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的设施园艺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以花卉为主的作为观赏和礼品的植物设施栽培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设施园艺被看作是21世纪最具活力的新产业。

温室是观赏植物栽培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不同种类观赏花卉对温度及湿度等生长所需条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为它们提供一个更适宜其生长的封闭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提早或延迟花期,最终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控制系统由中央控制装置、终端控制设备、传感器等组成。先编制出温室花卉各生育阶段最适环境条件的管理程序表,存储于电子计算机的记忆装置中,电子计算机根据程序表确认、修正温室内的参数,并给终端控制系统指令。终端控制设备向中央控制装置输送检测信息,根据中央控制装置的指令输出控制信号,使电器机械设备执行动作,实现温室环境调节。该系统可自动控制加热、加湿处理。根据需要,通过键盘将信息输入中央管理室,根据情况可随时调节环境。温室环境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大型现代化温室的利用,是设施栽培高新技术的体现。

一、温湿度控制系统硬件

(一)硬件的基本组成

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8031、6M晶震、30pF电容;共阳极七段数码显示管三个;按键一组5个;型号为WZB-003,分度号为BA2的铂热电阻变送器作为温度传感器;光耦合双向可控硅驱动器;型号为HM1500的湿度传感器;电磁继电器;8位模数转换器ADC0809;外部扩展EPROM 2764程序存储器;串并转换器74LS164;8位地址锁存器74LS373;蜂鸣报警器。

(二)硬件电路结构框图

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主机(8031)、温度检测、温度控制、湿度检测、湿度控制和人机对话(键盘/显示/报警)6个主要部分。图1-1为系统的结构框图。

先对各部分电路介绍如下:

(1)主机

选用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8031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外部扩展ROM用EPROM 2764作为程序存储器。它的引脚的输入/输出电平既与TTL电平兼容,又与CMOS电平兼容。8031的晶震频率为6MHz。

(2)温度检测

这部分包括温度传感器、变送器和A/D转换三个部分。

温度传感器和变送器类型的选择与被控温度的范围和精度有关。型号为WZB-003,分度号为BA2的铂热电阻适用于0°C~500°C的温度测量范围,可以满足本系统的要求。

变送器将电阻信号转变成为与温度成正比的电压,当温度在0°C~500°C时,变送器送出0V~4.9V的电压。

A/D转换器件的选择主要是取决于温度的控制精度,本系统要求温度控制误差不大于2摄氏度,采用8位A/D转换器,其最大量化误差为1,完全能够满足精度要求。这里我们采用ADC0809作为A/D转换器。电路设计好后,调整变送器的输出,使0°C~500°C的温度变化对应于0V~4.9V的电压输出,则A/D转换的数字量为00H~FAH,即0~250,则转换结果乘以2正好是温度值。用这一方法,一方面可以减少标度转换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标度转换带来的误差。

(3)温度控制

加热器的控制用双向可控硅驱动器来实现,双向可控硅驱动器与加热器串接在交流220V市电回路中。单片机的P1.7口通过光隔离器和三极管驱动电路送到双向可控硅驱动器控制端,由P1.7口的高低电平来控制双向可控硅驱动器的导通与断开,从而控制加热器对温室进行加热、降温处理。

(4)湿度检测

这部分包括湿度传感器和A/D转换两个部分。湿度传感器类型的选择也与被控温度的范围和精度有关。

为使系统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以及降低成本,和湿度检测电路共用一个A/D转换器ADC0809。调整变送器的输出,使0%RH~100%RH的湿度变化对应于0V~4V的电压输出,则A/D转换的数字量为00H~64H(0%RH~100%RH) ,即0~100,采样检验结果2次, 则转换结果除以2正好是湿度值。用该方法,和温度采样相同,一方面可以减少标度转换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还能避免标度转换带来的误差。

(5)湿度控制

加湿器的控制用电磁继电器来实现,加湿器接在交流220V市电回路中。单片机的P2.6口通过光隔离器电路送到电磁继电器控制端,由P2.6口的高低电平来控制电磁继电器控制开关的导通与断开,从而控制加湿器对温室进行加湿、干燥通风处理。

(6)人机对话

这部分包括键盘、显示和报警三个部分的电路。

本系统设有3位LED数码显示器,停止加热时显示设定温湿度,启动加热、加湿时显示温室内的当前温湿度。采用串行口扩展的静态显示电路作为显示接口电路。

为使系统结构简单紧凑,键盘只设5个功能键,分别是“复位”、“启动”、“百位+”、“十位+”、“个位+”键,由单片机复位键RST和P1口低4位作为键盘接口,利用+1键可以对预置温湿度的百位、十位、个位进行加1设置,并在LED数码7段显示器显示当前设置值,连续按动相应位的+1键即可实现0°C~500°C的温度设置和0%RH~100%RH的湿度设置。

报警功能由蜂鸣器实现,当由于意外使温室内的温湿度超过预置值时,P1.6口送出的低电平经反向器驱动蜂鸣器叫报警。

(三)总体电路原理图

1.该花房温湿度控制系统具体指标

(1)温湿度均可预置,控制过程恒温、恒湿控制,温度控制误差 ,

湿度控制误差2%RH;

(2)预置时显示设定温湿度值,加温加湿时显示实时温湿度,显示温度精度1°C,湿度的精度为1%RH;

(3)温度超出预置温度5°C时,发声报警;湿度超出预置湿度3%RH时,发声报警;

(4)对控制过程的线性没有要求;

(5)加热器和加湿器工作电压均为交流220V市电。

2.总体电路功能介绍

本系统是一个典型的闭环控制系统。从技术指标可以看出,系统对控制的精度要求不高,对控制过程的线性也没有要求,因此,系统采用最简单的通断控制方式,即花房的温湿度达到设定值时,断开加热器或加湿器;当温湿度降到低于某值时,接通加热器或加湿器开始加热或者加湿。从而保持花房的恒温、恒湿控制。

二、软件设计

(一)工作流程

软件选择温湿度系统的控制对象,控制温度还是控制湿度。选择温度控制时,系统在上电复位后先处于停止加热状态,这时可以用+1键设置预置温度,显示器显示预置温度,温度设定好后,就可以按启动键启动系统工作了,温度检测系统不断定时检测当前温度,并送往显示器显示,达到预定值后,停止加热并显示当前值;当温度下降到下限(比预设值低2)时,启动加热器。这样,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使温度保持在预置温度范围之内。启动后不能再修改预制温度,必须按复位/停止键回到停止加热状态再重新设定预置温度。

当选择湿度控制时,系统在上电复位后先处于停止加湿状态,这时可以用+1键设置预置湿度,显示器显示预置湿度,湿度设定好后,按启动键启动系统工作,湿度检测系统不断定时检测当前湿度,并送往显示器显示,达到预定值后,停止加湿或通风干燥处理并显示当前值;当湿度下降到下限(比预设值低2%RH)时,再启动加湿器。这样,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使湿度保持在预置湿度范围之内。启动后不能再修改预制湿度,必须按复位/停止键,回到停止加湿状态再重新设定预置湿度。

(二)资源分配

为了便于阅读程序,首先给出单片机资源分配情况。数据存储器的定义与分配如表2-1所示:

程序存储器:EPROM2764的地址范围为0000H-1FFFH;I/O口:P1.0~P1.3

-键盘输入;P1.6-报警控制;P1.7-加热器控制;P2.6-加湿器控制;A/D转换器ADC0809:通道0~通道7的地址为7FF8H~7FFFH,使用通道0和通道1。

(三)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采用中断嵌套方式设计,各功能模块子程序可直接调用。主程序完成系统的初始化,温度预置及其合法性检测,预置温度的显示,湿度预置及其合法性检测,预置湿度的显示、定时器0设置。主程序流程图如图2-1所示。定时器0中断服务子程序是温湿度控制体系的主体,用于温湿度的检测、控制和报警(包括启动A/D转换、读入采样数据、数字滤波、越限温湿度报警和越限处理、输出双向可控硅管或继电器的控制脉冲等)。中断由定时器0产生,根据需要每隔15s中断一次,即每15s采样控制一次。但系统采用6MHz晶振,最大定时为130ms,为实现15s定时,这里另行设了一个软件计数器。

三、结论

基于单片机的花房温湿度控制系统在精度和操作上还可以再提高,系统硬件的集成度也可以在实际中再进一步加强;如果对软件进行少量修改,该系统还可以完成除霜、消毒和通风干燥等作用。当然,还有很多可以改进完善的地方,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不断提高其精度、测量范围和扩大其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张迎新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28-269.

[2]李全利、迟荣强,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1-177.

[3]王福瑞,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282-283.

[4]Philips Semiconductors and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DATA HANNDBOOK 80C51-Based 8-Bit Microcontroller[M],Printed in U.S.A1994.5:3-26.

作者简介:

贺鹏,男,汉族,河南洛阳,中航一集团洛阳光电设备研究所,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硬件。

多文范文网 https://www.zzhangzheng.com

Copyright © 2009-2022 . 多文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09028588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