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多文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试论辉格派历史观:以诺曼征服为例

试论辉格派历史观:以诺曼征服为例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2-06 16:42:03 推荐访问: 为例 历史观 征服

摘要:对于诺曼征服事件对英国政治体制带来何种影响的问题,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不仅在于人们对征服事件本身对英国历史造成的冲突或影响的意见不同,而且在于讨论中凸显的辉格派思想家对于历史的态度和看法。他们以自由和进步为目的,对历史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解释,这种有悖于事实的解释加强了人们争取自由的信念,也正是辉格派对英国宪政发展的贡献。

关键词:诺曼征服;封建制度;古代宪政;辉格派历史观

中图分类号:K5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08)01-0125-04

1931年,巴特菲尔德出版了《历史的辉格解释》一书。他在书中指出,当代辉格派历史学家站在20世纪的制高点上,用今日之观点来书写历史。历史学家认为他在过去之中看到今天,过去的历史发展之目的就在于达致今日之效果。在这种体系之下,历史学家将特定事件相关联,建构了从路德宗教改革到辉格党人、再到现代自由社会的建立之间的一系列因果关系,从而把整个历史当作以争取进步与自由为己任的新教徒和辉格派为一方和阻碍历史进步、支持国王专权的天主教徒和托利派为另一方的不断斗争的过程。巴特菲尔德认为,这种直接参照今日的观点和标准来选择历史事件和书写历史的方法,是对理解历史的一种障碍;最终造成历史学家的“时代错乱症”,造成他们对过去与今日之间关系的彻底误解。巴特菲尔德的批评对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时间使历史学家在书写历史时刻意避免“辉格史观”,尽力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强调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思想史中的话语。以斯金纳、波考克等人为代表的当代剑桥派学者们的著作正是颠覆辉格派历史写作方式的典范。

尽管遭到巴特菲尔德等人的批评,辉格派历史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解读方式却在英国现代宪政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17世纪的柯克、18世纪的柏克与19世纪的麦考莱都是其著名的阐述者;甚至20世纪的著名学者如潘特和乌尔曼等,都延续了这个传统”。由于诺曼征服在英国历史上的独特性,本文以诺曼征服为例,在叙述该事件的基础上,选取有关这次征服对英国带来影响的两次争论以彰显辉格派历史观的思路,探讨这种独特的历史观对英国宪政发展的意义。

一、诺曼征服之前与之后的英国政治比较

1066年,时为法国诺曼底公爵的威廉率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在10月的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国王哈罗德,英国僧俗贵族立即承认威廉为英国国王。他为英国带来的变革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将英国完全封建化,引入封建制度;二是引入强大的王权。

1.确立欧洲大陆式的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经济、政治及军事的组织方式。就宪政发展而言,封建制度的意义在于这种制度所培育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领主与封臣之间相互依赖、并以自利为基础形成的封建契约关系。诺曼征服之后,征服者威廉在英国确立的封建制度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经济上将土地完全分封。英国在征服之前的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已经存在领主与佃农。根据马克垚教授的研究,诺曼征服之前英国的土地分为民田、书田和租佃地,其中只有第三种形式属于采邑类型,是带有封建色彩的土地所有制。前两种地产则没有以某种条件领自上级这一联系,因此是自主地。诺曼征服之后,威廉履行了自己出征之前对跟随他的将士们的诺言,将征服所获的土地重新分封下去。经过这次分封之后,英国境内实现了“没有无领主的土地”的原则,各领主的土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自国王,征服之前在英国存在的自主地消失殆尽。

这次土地分封的政治意义在于所有土地都以封建契约的形式归于国王。国王将土地分封给他的封臣,这些封臣依照同样的契约原则将土地分封给他的附庸。而国王向封臣或封臣再向下级附庸的分封不仅限于土地领有层面,随着土地一起给予下级的是保护和正义。与此相应,下级附庸或封臣向上级领主负有各种封建义务。自主地消失之后,英国境内每一块土地的使用者都被纳入宏大的封建土地领有体制,到1086—1087年威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清查的时候,全国土地已经实现了完全的封建化,人们逐渐确信,不仅仅王国的一部分土地,而是全部土地,从原初的意义上都属于国王,由国王进行分封。

其次,建立起完全封建的军事制度。诺曼征服之后,威廉在英国确立了封建的“兵役制度”(servicia debita)。虽然有学者如霍莱斯特认为,在诺曼征服之前,兵役制度就已经存在于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国,但这时的兵役却并不带有封建赋役的性质,不是“臣服”的结果,也与领主授予土地的行为没有关系。征服之后的兵役制度则是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臣或附庸领有土地之后应为封君或领主负担的义务。诺曼征服的另一个显著后果是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建立了军事城堡。这一做法的初衷在于,将镇压叛乱的任务交给国王的大领主。领主以领有国王土地的名义,有义务对王国内特别是自己领地内的安全担负责任。这样,城堡在国王与大领主之间建立了封建军事关系;兵役制度则在所有领主与各级封臣之间确立了军事服役原则。这种封建军事关系既以土地的完全封建分封为基础,又反过来巩固了土地的封建化成果。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封建化最终使得英国成为与当时的欧洲大陆相差无几的封建化国家。

2.引入强大王权

诺曼征服之后威廉在英国确立了强大的王权统治,这首先与国王本人的个性有关。征服之前,威廉是法国封建体制下的诺曼底公爵,享有极大的自主权。而且,“诺曼人是海盗与罗马传统的继承者”。威廉征服之后,英国的王位继承原则与之前相比起了变化,即,相对于王室会议的选举而言,世袭因素变得更为重要。王位由半选举产生的人们的头领地位转变为封建领主对属于自己的领地及领地上的居民行使权力的地位。这一权力应该完全由封建法产生,而不是由经过教会批准的贤人会议选举产生。到了亨利二世时期,封建理论已经在英国王位继承问题上占了绝对优势。相应地,随着选举制的衰落,教会在王位继承上原有的权力也渐渐消失了。这样,征服之后的英国国王在中世纪统治国家的“三边联盟”,即国王、贵族与教会中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此外,威廉在英国确立封建制的同时,引入了不同于法国封建制的因素,体现了加强王权的特征,将封建贵族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首先,王室拥有的地产超过任何封臣,其次,分封下去的大地产都分散于各地,掌握这些地产的贵族们在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国王威胁的时候很难集中力量对抗王权。第三,国王对各级封臣有直接支配权。1086年在英国中南部索尔兹伯里(Salisbury)举行的一次集会上,威廉确立起一项原则,即所有受领地者在向他们直接的领主效忠之前必须向国王宣誓效忠,从而实现了不同于法国封建制度“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的“封臣的封臣还是我的封臣”原则。

诺曼征服为英国政治带来的这两个方面全新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此后数百年英国政治发展的方向;或者说,封建制度所要求的封君与封臣之间相互依赖的契约关系和强调国王集权潜在的独裁倾向之间的冲突,形成了英国中世纪政治独有的特点。

二、思想界有关诺曼征服的争论

1.普通法学家与封建法学家的对立

17世纪,内战前夕的英国思想界存在很多关于议会与国王之间权力之争的辩论。随着议会与国王的斗争日益激烈,双方的辩护者们开始为自己的政治主张寻找历史方面的依据。支持议会一方的人们以法学家爱德华·柯克为代表,他们相信,英国具有独特的“普通法”传统,即存在一种远古到不能确定其形成时间的“古代宪法”,在这种法律之下,人们已经拥有了现在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权利。既然这些权利古已有之,那么任何国王都无权对其加以修改或撤销。就诺曼征服而言,柯克认为,17世纪英国所具有的法院、议会或法律都是“古而有之”的,因而也必然存在于诺曼征服之前的英国。在柯克看来,威廉并不是征服者,他仅仅是依据古代法,通过战争获得本属于他的英国王位。在这次战争中取得胜利并没有赋予他改变英国法律的权力。如果他这样做了,那么这种做法是非法的,因而是无效的,不过已经被他的继承者们所修正,约翰王签署《大宪章》就是最好的证明。柯克强调,诺曼人在英国建立的政权并不构成诺曼人对英国的征服。承认征服就等于承认了英国宪政史上一个不光彩的“君主专制”的污点。另外,柯克强调古代宪法的民族性,即它为英国人们所独有,从未受到过外来势力的影响。这一点也支持了他关于诺曼人的到来并未征服英国的看法,即英国人的民族性与他们的法律、制度一样,是从远古时代就形成的。

与柯克同时代的学者斯伯尔曼(Spelman)则认为诺曼征服对于英国宪政具有革命性作用,若没有诺曼征服和因征服而带来的法国的影响,英国封建制度根本不可能有像欧洲大陆一样发展。斯伯尔曼进一步论证说,虽然在诺曼征服前的英国也存在兵役,但它不是“臣服”的结果,也与领主授予土地的行为没有关系;当时的英国并不存在任何可以称之为“封建”的关系。成熟的封建制度由诺曼人引入英国,并在这里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威廉获得王位之后宣称“奉行旧制”,斯伯尔曼认为,虽然威廉号称奉行爱德华时代旧制,但不能将威廉在1066年之后所奉行的“旧制”与爱德华时代的法律本身等同起来。事实上,在“奉行旧制”的幌子下,威廉已经为英国带来了深刻变革。

2.自由派的渐进性观点和政府积极干预派的革命性观点之间的论争

至19世纪末,霍布斯与洛克等现代自由主义思想开创者们的伟大作品问世已经两个世纪之久。到1859年密尔发表《论自由》的时候,自由主义思想已经在英国牢牢地扎下根来。然而,正如李强教授所阐述的自由主义者所倡导的放任经济的弊端到19世纪中叶的时候已十分明显,整个19世纪的英国都是国家的责任与职能逐步扩展的年代。而与自由主义政府在实际立法中扩张政府职能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由主义理论家仍然坚持放任经济、最小政府的理念。19世纪末关于英国封建制度的争论正是围绕着自由主义理念进行的。对立的两派分别以E.A.弗里曼与约翰·贺瑞斯·罗德为代表。

对于他们而言,诺曼征服问题就是革命性与渐进性的问题:诺曼人彻底改变了英国,还是他们的到来仅仅是不列颠传统发展过程中的小小插曲?在弗里曼看来,那种认为诺曼征服将封建制引入英国的观点完全是对历史的误解。威廉在黑斯廷斯战役取得胜利并获得英国王位之后,有意识地在英国避免法国式的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本质就在于,每个国王的封臣都尽力做自己的领地的最高领主,要求自己的附庸对自己绝对服从,而且仅仅服从于自己,而不是服从于王室或帝国的首脑。威廉所实施的法令则是,王国之内所有人,除了对自己直属的领主服从之外,还必须对国王宣誓效忠。威廉没有在英国引入封建制度,没有从国王的地位降到国家中少数人的领主的地位,相反,他永久性地制止了任何一种导致英国国王地位下降为法国封建国王地位的倾向。封建制度的倾向就是分封土地、削弱中央政府——甚至完全没有中央政府——的倾向。他是一个具有合法继承形式的征服者,一个自由制度之下的独裁者。在此基础上,弗里曼认为,诺曼征服远不是英国民族史的开端,它只是暂时颠覆了英国的民族性。仅仅几代人之后,英国人就将征服者征服了,英国重新成为英国,征服者的后代们融入最纯正的英国人之中。

罗德则认为诺曼征服引入了“military ten-ure”,这正是封建制度的最重要特征,因此,诺曼征服对封建制度在英国的建立具有革命性的重要作用。尽管威廉要求英国所有人必须直接对他本人宣誓效忠,这一点似乎对英国社会的封建性质有所消解,但事实上,“军事事务”是国王与封臣之间,而不是国王直接与次级领主之间商议的事务。因此,贵族向国王履行兵役的时候,国王无权越过贵族直接向次级领主征兵。只有贵族才对国王要求的兵役负责。在罗德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的历史始于诺曼征服。一方面它突然为英国带来强大而果断的君主统治;另一方面,自征服者登陆英国的时刻开始,英国才开始有了真正连续的编年史和历史记录。诺曼征服前夕的英国充斥着无政府主义的自由,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体系,人们沉浸在派别斗争之中,相信单靠演说就可以挽救一个民族,因而当大敌当前的时候无法一致行动。在他看来,英国人的德性不可能从日耳曼的沼泽中升发出来。英国的政府和社会制度在很多方面都必须从诺曼底和法国寻找根源,而不是从古代盎格鲁一撒克逊的王国中去寻找。

三、辉格派历史观的宪政意义

在两次争论中,柯克与弗里曼有关诺曼征服的论述中所体现的观念正是巴特菲尔德所批判的辉格派历史观。他们认为英国自古以来存在议会等机构,英国人民所拥有的权利和自由都是古已有之、因而是不可侵犯的。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们就必须克服诺曼征服事件为这种对臣民权利和自由的辩护所带来的困难。因此,他们极力贬低诺曼征服对英国带来的影响,柯克认为威廉本身就是英国王位的合法继承者,而且他曾宣称“奉行旧制”;弗里曼认定威廉并未在英国建立封建制,他完全是个独裁者,后世的英国人民经过斗争已经恢复了原有的民族特性,使“征服者被征服”。

正如笔者在本文第一部分所描述的那样,威廉通过征服获得英国王位,在英国确立强大王权、引入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的做法对于英国宪政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点上,以斯伯尔曼和罗德为代表的封建法学家们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与封建法学家们相比,辉格派思想家们对历史的看法多少有些功利主义的、以当代的眼光看待历史的倾向。在柯克的时代,大多数普通法学家认为,如果说一种权利植根于传统之中而拥有了不受统治者侵犯的独立性,那么必须说明,它在远古而无法追溯的时代就已经存在着。这样,远古的观念就带有了某种绝对色彩。从而,普通法学家们有一种形而上的、向后解读历史的倾向,即为了应对现实政治斗争而在历史中寻求资源,或者直接声称某种制度或理念在远古时代就是如此。与封建法学家们将历史研究降到实证层面、以更开阔的视野研究英国史、将英国中世纪史放到封建制度的框架中、放到与其他欧洲国家相关联的发展进程中相比,辉格派思想家的历史观是形而上的、绝对的、狭隘的。

然而,在这种并不完美的历史研究背后,掩藏的是伟大的与专制抗争、争取自由的雄心。

他们把“古代宪法”的观念代代相传,从贵族们为争取自由与国王进行的斗争到下层阶级争取自由权进行的革命,辉格派思想为他们提供了最基本也最深厚的思想资源。历史是他们政治斗争的工具,他们极力贬低诺曼征服对英国带来的封建制和强大王权的意义。在他们看来,封建制度在诺曼征服之前已经存在于盎格鲁一撒克逊的英国;而强大的王权正是这些思想家们斗争的对象。他们用“古已有之”为自由和权利的永恒性、绝对价值及不可侵犯的特性辩护,从而在政治上促使英国摆脱中世纪神授王权的意识形态而大踏步地走向现代。

历史的辉格解释为人们争取自由的斗争提供了依据,也为各阶层人们的政治觉醒作出了贡献。辉格派历史观的宪政意义就在于,他们将观念化的历史当作斗争的武器,当作虔诚的信仰,把他们的理念当作真理传播给各阶层的民众,并将理论转化为真实的行动,将假说变为真正的历史,以看似错误的历史观塑造了历史本身。对他们而言,作为过去的历史是否真实并不重要,未来走向何处才是他们所关心的。

(责任编辑 子 清)

多文范文网 https://www.zzhangzheng.com

Copyright © 2009-2022 . 多文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09028588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