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多文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国“玩转”大国的智慧

小国“玩转”大国的智慧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1-16 12:00:05 推荐访问: 大国 大国创新《工匠精神》 大国外交500字心得

一般而言,小国由于“人微言轻”不受大国的重视,在国际上显得无足轻重。然而小国,尤其是特定地缘的小国,对大国相当重要。这些小国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纵横捭阖、左右逢源,不仅可以保障自身安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定大国的命运。翻开战国的历史长卷,循着小国的发展轨迹,看看战国七雄——秦齐楚燕赵魏韩中最弱小的韩国是如何以小制大、玩转大国的。

紧随大国

苏洵著名的《六国论》提到,“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似乎六國总是不停地向秦国割地,最后国力不断削弱以至灭亡。其实,只要策略得当,大国向小国割地的事也比比皆是。强大的秦国、楚国都曾向弱小的韩国割地求和。战国时期的韩国相对弱小,单独与周边的秦、楚、魏等国作战,基本没有获胜希望。于是,韩国尽量与大国保持一致,在战国初期与魏国亦步亦趋,在战国中期又紧跟齐国脚步,参与大国的联合行动,大大扩充了领土。

《战国策》中有个故事:齐国孟尝君率领齐国军队与韩国、魏国一起攻打楚国,又与韩、魏一起攻打秦国。有人对孟尝君说:“您拿齐国为韩、魏攻楚,9年时间攻取宛、叶以北地区,增强了韩、魏的势力。如今与韩国、魏国联合攻秦,又增加了韩、魏的势力。韩、魏两国南边没有楚国的威胁,西边没有秦国的危险,本来弱小的两国反而实力逐步变强,齐国的地位就相对下降了。这里说的是战国时著名的两场战役,齐、韩、魏伐楚的垂沙之战与齐、韩、魏伐秦的函谷关之役。韩国通过几次参加强大的齐国为主导的争霸战争,向南进攻楚国,获得了楚国的大片土地,向西进攻秦国,迫使秦国割地求和。韩国从楚国、秦国获得的领土太多,国力大大增强,以至于秦、楚、齐等大国感受到小国韩国的威胁。

长期跟随一个强国是一种好的方法,但有时韩国也采取朝秦慕楚的方法,外交“反复无常”。朝秦暮楚,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秦昭襄王曾经这样评价韩国,说韩国反复无常不遵守盟约。当年,秦国、楚国两大强国在蓝田交战,本来韩国派出精锐部队帮助秦国,可是当秦国处于下风,韩国反而与楚国联合,一起打击秦国。对于小国来讲,为求得生存,很多时候唯利是图,总是站在更强大的一方,以期获得更多的利益,常会朝秦暮楚。

转嫁矛盾

大国争霸,根本上是为了控制或吞并小国。韩国由于地处中原,处于当时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历来是各大强国争夺的目标。为了避免被控制或吞并,韩国通常是移花接木、坐山观虎斗,将大国与自己的矛盾转化成两个大国的矛盾,从而减轻自己的危险。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事之一,是战国晚期秦、赵两国之间的决战。战败的赵国,被坑杀40多万军队,从此再也不能与秦国抗衡,然而,这场决战是因何而起呢?原来,长平之战前,秦国进攻韩国,韩国抵挡不住,打算把上党地区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但韩国的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决定转嫁矛盾,利用赵国力量抗秦,于是将本来已经献给秦国的上党郡的17座城池全部转献给赵国。秦国不甘心失去到手的领土,转而进攻赵国,于是秦韩之争变成秦赵决战。

冯梦龙的《古今笑》说到,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何事纷纷说魏齐”反映出战国一段时期内以魏国、齐国的国力最为强大。我国历史上孙膑、庞涓两位师兄弟之间的马陵之战,就是当时齐国、魏国争霸的产物,这场大战的导火索也是韩国。

魏国为了争霸,主动进攻韩国,以图控制弱小的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也正想与魏国争霸,不想韩国落入魏国的掌握,于是出兵救援韩国,魏、齐两强爆发战争。在孙膑出色的指挥下,魏国惨败,从此一蹶不振,而本来受大国进攻的韩国却相安无事。韩国利用两强矛盾,将战火转移到两大强国,隔岸观火,在一定时期内保障了国家安全。

合纵结盟

紧随大国的步伐也有靠不住的时候,有时大国与小国关系紧张,大国就要吞并小国,这时小国通常采取结盟的手段。《资治通鉴》是我国最著名的史学名著之一,而这本书第一篇讲述的就是三个小国——韩、赵、魏合力灭掉一个强国的故事。

当晋国六卿(韩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智氏,六卿相当于六个国家)的时候,以智氏最为强大,智氏灭亡了范、中行氏,然后率领韩、魏联军,把赵氏围困在晋阳,他们决开晋水来淹晋阳,打算一举灭掉赵氏,赵氏马上就要被灭。智氏坐战车出去巡视水势时,由韩康子给他拉马,由魏桓子陪他坐车。这时智氏说:现在我才知道水攻可以灭亡一个国家。韩氏、魏氏想到汾水可以淹魏都安邑,而绛水可以淹韩都平阳,担心赵氏灭亡后,下一个就轮到他们自己。于是,韩氏、魏氏临阵倒戈,反而与赵氏联合一起消灭了最强大的智氏。

战国末期,秦国已是一枝独秀,开启“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的征程。面临被灭的危险,小国主动合纵结盟。韩国积极参加历次合纵,比如积极参加信陵君组织的五国伐秦,在公元前247年,魏、赵、韩、楚、燕五国组成联军,就在河外大败秦军,并尾追至函谷关,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秦国。

一般来讲,小国单独不足以制服大国,小国若想取得对大国优势,必须结盟,结盟以对付以强国。不过到了战国晚期,秦国的力量过于强大,加上秦国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运用得当,小国合纵抗秦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了。

变法自强

当然,无论是事大还是结盟,总归是外交层面的斡旋。韩国也深知发展才是硬道理。战国中期,韩国任命著名的法家人物申不害进行变法自强,效果显著,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处于列国竞争的时代,大鱼吃小鱼,小鱼也吃虾米。郑国是春秋战国数一数二的二等强国,仅次于战国七雄,然而,刚进入战国不久,这个二等强国就被灭国。出人意料的是,不是被秦、齐、楚等大国所灭,而是被弱小的韩国所灭。进入战国,韩国不断蚕食郑国,最终吞并了这一更小的国家,国力大大增强。

除了增强自己,使大国分裂也无形中增强了自己的力量。战国初年,魏国实力最为强大,但比韩国强大得多的魏国却差点被一分为二。原来,魏国君主去世,儿子子罃和公中缓争做太子。为了削弱魏国,韩国联合赵国趁其内乱一起讨伐魏国,魏国因内乱而被韩赵两国打得大败。这时韩国主张将强大的魏国分裂成两个国家,强国变成两个小国就再也威胁不到韩国了。这个想法只是由于与赵国意见不一致,魏国才免遭分裂厄运。

战国时的小国韩国就是凭借这些生存之道,始终屹立不倒,成为列强不敢轻视的力量。虽说弱国无外交,但小国策略运用得当,不仅自保,也能给大国带来不小的困扰。

多文范文网 https://www.zzhangzheng.com

Copyright © 2009-2022 . 多文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09028588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