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多文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从乐清非遗保护现状看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从乐清非遗保护现状看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2-12 10:54:01 推荐访问: 乐清 保护 保护动物

摘 要:本文从分析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现状入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讨,提出了场馆式陈列展示、课题型项目研究、生产性保护等三条开发利用途径及经验启示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普查建档;名录申报;利用途径;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立后,如何开发利用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充分挖掘蕴藏在档案信息中的活态文化和灵魂,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注入更大动力与活力,这是既是一个实践层面的热点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课题。近年来,乐清市着重彰显非遗的地域特色,创新保护机制,对全市普查的文字、图片、音像、实物资料,及时进行归档整理,加强理论研讨,出版系列非遗专著,建立“非遗”档案和数据库,全方位展示非遗档案成果,从而使非遗档案保存与开发利用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非遗资源保护的三步曲

“非遗”资源保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且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只有讲究方法、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才能达到有效保护非遗档案资源的目的。具体做法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全面普查。2008年乐清市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组织近1400多名普查人员进村入户,不漏一个村(社区)、不漏一个项目、不漏一个类别、不漏一个艺人、不放过一条相关线索,采取地毯式、拉网式全面采集、摸底,累计线索近一万条,经筛选合并后有100多个,基本摸清了家底。调查项目涵盖16个门类100多个种类,其中民间文学1007个,传统音乐141个,传统舞蹈 35个,戏曲26个,曲艺43个,传统美术109个,传统技艺691个,生产商贸习俗250个,消费习俗157个,人生礼仪369个,岁时节令290个,民间信仰284 个,民间知识 168个,游艺、传统体育、竞技与杂技236个,传统医药195个,其他74个。由此可见。乐清市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间知识资源最为丰富,分别占调查项目总数的24.7%、17%、4%,传统舞蹈、戏剧、曲艺、其他类资源十分稀缺,占比均在2%以下;其它资源相对比较丰富。通过普查,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存量第一次有了比较系统、完整、全面、详细的文字、图片及音像记录。

第二步:整理归档。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及时整理、建档,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非遗资源档案,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一”:汇编了一本书,将普查收集文字、影像等资料整理编辑,结集成册;建立了一个档案资料室,科学分类收集的资料,按档案管理标准设专人严格保管;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将所有非遗项目资料录入数据资料光盘,妥善永久保管。一是纸质档案。通过普查汇总,全市共编文字资料31册,约计95万字,其中编纂普查成果汇编32册。二是电子档案。把普查形成的文字资料录入电脑,对录入数据的电脑实行专人操作管理。三是照片档案。对100个普查项目进行数码照相,共拍摄照片930余幅。四是音像档案。全市共完成调查采访录像26小时,录音21小时,音像资料69盒。五是实物档案。全市共收集民间文艺作品、实物155件,其他64件。

第三步:名录申报。在整理归档基础上,对已有的乐清市级100多个非遗项目进行筛选,同时鼓励支持民间上报优秀非遗项目,推荐热心非遗事业的单位申报温州市级非遗传承基地。一方面,为保障申报项目的专业性和地域独特性,市非遗中心每年专门召开了《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申报评审会》,邀请乐清市非遗名录评审委员会对推荐申报项目进行评估和完善。为确保我市非遗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市政府从2007年开始,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市级非遗保护名录,目前已有一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17项列入浙江省级非遗名录,58项列入温州市级非遗名录,100项列入乐清市级非遗名录。乐清细纹刻纸、乐清黄杨木雕、乐清龙档、乐清首饰龙等优秀民间艺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二、开发利用非遗档案的主要途径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中,乐清市从场馆式陈列展示、课题型项目研究和生产性保护传承着手,实施集展示、研究、生产于一体的多元化运作机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

1、场馆式陈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实物的保存和展示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重要方式,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档案展示,能够有效地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唤醒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2011年在原来文化馆非遗展示厅的基础上建成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展馆位于市民活动中心,面积达1000平方,馆内共有63个展柜,包括51个单件作品展柜和12个大型组合展柜。配备传承人表演台、多媒体设备播放专题宣传片《守护传承——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录》和非遗宣传册。收藏了全市各级传承人、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优秀作品近120多件,包括高度达4米多的乐清首饰龙,长度达20多米乐清龙档,乐清黄杨木雕、乐清细纹刻纸、乐清石雕、蓝夹缬、竹壳雕等,种类全、作品多,是目前全省面积最大、馆藏作品价值最高的非遗展示馆。2012年1月成功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开馆一年来,非遗馆接待参观市民和各级各地区来宾5万人次,并成为宣传展示乐清人文风情的新窗口。与此同时,乐清三科民间艺术产业有限公司利用厂房建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场馆有1200多平米,馆藏乐清两大“非遗”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精品。目前,三科“非遗”博物馆每年吸引超过一万人次前来参观等。

2、课题型项目研究。在组织全市开展“非遗”保护的同时,乐清市还想方设法努力提高专业人员的理论水平,不断派人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班和理论研讨会。同时,组织人员挖掘整理“非遗”材料,撰写“非遗”理论文章,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充分利用非遗档案资料,先后收集整理、编辑出版了《乐清黄杨木雕》、《乐清龙档》、《非主流——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记》、《乐清之最》、《山海遗风·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汇编》等专著。同时为配合温州市《守望非遗》和《东瓯遗韵二》专题工作,组织了乐清非遗项目的撰稿工作。编研成果的出版既提高了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又可将沉睡在库房中的档案变为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对于档案的长期保管具有重要意义。

3、生产性保护传承。生产性保护是当前非遗资源保护中一种重要的保护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说非遗项目有市场就有生命力,就减少传承危机。乐清作为“百工之乡”,传统美术类和传统手工技艺类的非遗项目较为突出,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技艺精湛。要使这些非遗项目有效传承、健康发展,开展生产性保护至关重要。近年来,乐清市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引导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产业,鼓励设立个人或合伙制的文化公司,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规模化生产。如乐清三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了乐清三科民间艺术产业有限公司,招聘乐清青年手工艺能人,成立产品设计团队,生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清黄杨木雕、乐清细纹刻纸以及当地的金漆圆木、竹器、彩石镶嵌等,并在杭州地开设展示、销售点。目前,我市成立了十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和工艺美术公司,林邦栋工艺美术研究所(乐清细纹刻纸)和王氏木雕艺术有限公司(乐清黄杨木雕)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有效推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三、经验与启示

乐清市在非遗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思考与总结,其启示主要有三点:

1、必须坚持以宣传推介为先导,切实增强民众的非遗档案保护意识。

开展经常性宣传活动,尤其是围绕文化遗产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培育民众的文化自觉行为,实现自发传承和自觉保护的高度统一。第一,宣传非遗法。为普及非遗法,文化遗产日期间制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小册子2000册,分发给各乡镇、街道、非遗教学基地及非遗传承人等相关单位及个人;第二,举办蓝夹缬专题展。紧紧抓住蓝夹缬技艺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之机,举办乐清蓝夹缬专题展,专题展形式丰富,有现场展演、实物展出、图片展示、录像展播等,现场展演有纺纱、织布、打靛、印染等,全市各中小学纷纷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同时本次活动受到温州电视台、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乐清日报、乐清电视台等相关媒体的高度关注,并给予大力宣传,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第三,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为非遗不断地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乐清市非遗中心为学校同非遗传承人、大师们的交流牵线搭桥,邀请林邦栋、陈余华、赵顺龙、周是一等业内专家分别到虹桥二小、乐成镇二小、乐清市职业中等技术学校、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四所非遗教学基地开展讲课、现场指导,受到基地学校的广泛好评。第三,举办乐清“民俗文化记忆”散文大赛。本次征文大赛历时三个月,为了扩大影响,我们分别通过报纸、网络、海报等形式刊登征文启事,并配合大赛举办了乐清民俗文化专题讲座,在乐清日报上开辟了“民俗文化记忆”获奖作品专栏,征文不仅收集到了一批有价值的非遗线索,同时还在全市进行了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普及;第四,借助媒体广造声势。遗产日期间,在乐清电视台进行了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展播,编印了非遗专刊(第29期乐清群文报)1000份,在全省相关单位及个人进行分送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承及宣传活动,吸引更多人走进乐清非遗,体验乐清非遗的独特魅力。

2、必须坚持以参展参赛为载体,扩大乐清非遗项目的知名度。

近年来,乐清市积极组织非遗工艺品参加国家、省、温州市的各类大赛和展览,获得了较多的殊荣。2009年11月组织10个项目50多件工艺美术品参加温州市首届民间工艺博览会,有3个作品荣获“百工奖”。2011年在义乌文博会期间,组织3位大师15件作品参加中国(浙江)非遗博览会,王笃纯大师的黄杨木雕《晚归》、林邦栋大师的细纹刻纸《万象更新》获金奖,吴正山的竹壳雕《曹操》银奖,乐清首饰龙获特别演示奖;选送了24件作品(乐清黄杨木雕、彩泥塑作品、乐清细纹刻纸)参加青年作品评选活动,获3金2银4优秀;选送12件作品(缎面刺绣、竹丝绣帘、景泰蓝金丝彩釉画)参加“民间巧女”手工技艺大赛,获2金2银2优秀奖。乐清组织19件彩泥塑作品2012“非遗薪传——浙江传统塑艺陶艺精品展”,获1金3银奖。另外,推荐国家级细纹刻纸传承人林邦栋参加浙江省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成功入选。通过积极参加展览和比赛,扩大乐清传统工艺美术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乐清传统工艺美术的产业发展。

3、必须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有序做好非遗档案管理工作。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除了要强化宣传推介、组织参赛参展、加大经费投入外,建立“非遗”档案管理机制是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非遗”档案管理工作和领导机制。先后成立了市非遗专家评审委员会、市非遗保护中心,统筹、协调、指导全市非遗工作。二是建立非遗保护传承机制。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遗代表作要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进行鼓励,并帮助项目传承人整理有关技艺资料、提供传习场所,组织开展研讨、展示、宣传、交流合作等活动。三是制定并完善政策性措施。建议尽快制定出台《乐清市“非遗”档案管理办法》,确立非遗档案管理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具体要求,细化管理措施,为加强非遗档案的保存、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07年5月25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2]阮静.乐清细纹刻纸.浙江档案.2009.4

[3]吴东.非遗保护的温州样本.浙江文化月刊.2012.12

上一篇:修订《档案法》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平原客

多文范文网 https://www.zzhangzheng.com

Copyright © 2009-2022 . 多文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09028588号-2

Top